2020年中国三元前驱体市场分析概括及龙头企业对比:华友钴业vs中伟股份[图]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三元前驱体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数据显示:中国三元前驱体行业产量维持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三元前驱体行业产量增速达到78.1%,随后增速有所下降。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由2015年的6.3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33.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40%。
2016-2020年中国三元前驱体行业产量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5年以前国内三元前驱体企业数量在20家以下,主要由金属冶炼企业向下游延伸;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2019年国内三元前驱体企业增加近50家,新进入者主要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2020年产能分布来看,上游钴镍向下游拓展企业占比53%,聚焦三元前驱体企业占比25%,下游三元正极向上游拓展企业占比22%。
2020年三元前驱体参与者产能分布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龙头企业对比:华友钴业vs中伟股份
三元前驱体为三元正极的前道工序,与三元正极行业相比,三元前驱体行业的特点在于其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正极烧结的理化指标,对三元正极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2019-2020年华友钴业与中伟股份全球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均呈增长趋势,但中伟股份市场份额始终高于华友钴业,主要由于中伟股份深度绑定LG化学与特斯拉,随着二者近两年放量,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2019-2020年华友钴业与中伟股份全球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智研咨询整理
2018-2020年华友钴业与中伟股份国内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均呈上升趋势,与全球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类似,中伟股份国内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始终高于华友钴业。
2018-2020年华友钴业与中伟股份国内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智研咨询整理
2017-2020年华友钴业和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产量均呈增长趋势。2020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产量34710吨,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产量73025.70吨。2019年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产量约为华友钴业的3.67倍,2020年为2.1倍。
2017-2020年华友钴业和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产量对比(吨)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智研咨询整理
从售价端看,中伟股份与华友钴业的三元前驱体售价基本一致,但始终高于华友钴业,价格上相对华友钴业没有优势。但中伟股份与华友钴业的三元前驱体售价差距不大,因此双方通过价格战竞争大客户供应链体系的可能性较小。
2017-2020年华友钴业与中伟股份全球三元前驱体售价对比(万元/吨)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华友钴业和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业务营业收入均不断增长,2019年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业务营业收入为11.51亿元,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业务营业收入37.79亿元。
2017-2019年华友钴业和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业务营业收入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智研咨询整理
除了工艺控制外,前驱体设备的研制也是决定前驱体性能的关键因素,2017-2020年中伟股份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0年研发费用为2.7亿元,研发费用率为3.6%,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华友钴业研发投入相对波动更大,但总体高于中伟股份,2020年华友钴业研发费用为3.7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8%,研发费用较2019年提升0.4个百分点,但较2018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2017-2020年华友钴业与中伟股份前驱体研发费用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智研咨询整理
与华友相比,中伟的前驱体毛利率相对较低,毛利率差距主要是由于中伟股份材料端成本较高,公司一体化布局较浅,制备前驱体的主要原材料——硫酸镍还是大部分依赖外采,而华友可以通过循环冶炼与回收自供硫酸镍,因此二者毛利率差距较大。从中伟与华友的毛利率拆分看,主要差距也是在原材料部分,中伟的原材料占成本比重高达93-95%,而华友的材料成本占比80-88%,折算原材料差异影响毛利率6-8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原材料成本差异,中伟与华友的毛利率差距将缩小。
2017-2020年华友钴业和中伟股份前驱体业务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智研咨询整理
2019-2020年,随着钴价波动收窄,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单吨毛利趋于稳定,约1.3万元/吨,比中伟股份高出约3000元/吨。以上对比数据表明,凭借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华友钴业的前驱体业务成本优势已经显现。随着公司在镍原料的布局进一步完善,预计公司前驱体的盈利水平将继续提升,有望进一步拉开与可比公司的差距。
2017-2020年华友钴业和中伟股份前驱体业务单吨毛利对比(万元/吨)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智研咨询整理
三、结论
不管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中伟股份的市场份额均高于华友钴业,着主要得益于中伟股份深度绑定LG化学与特斯拉,随着二者近两年放量,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中伟股份的产量扩张较快,2017年华友钴业产量约为1万吨,华友钴业产量约为1.4吨。2000年华友钴业产量为3.4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8.1%。而华友钴业产量达到了7.3吨,接近同年华友钴业的2.1倍,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3.6%。在售价方面,华友钴业售价略低于中伟股份,价格上有一定优势。营业收入方面,中伟股份凭借其更多的产量,甩开了华友钴业一个段位。研发费用方面,华友钴业研发投入相对波动更大,但总体高于中伟股份,但中伟股份研发投入逐年稳定提升,在未来几年内中伟股份研发投入有望超过华友钴业。毛利率方面,中伟的前驱体毛利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中伟股份材料端成本较高,公司一体化布局较浅,硫酸镍大部分依赖外采,而华友可以通过循环冶炼与回收自供硫酸镍,华友凭借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其前驱体业务成本优势已经显现。
中伟股份VS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业务主要指标对比
指标 | 中伟股份 | 华友钴业 |
市场份额 | ★★★★★ | ★★★ |
产量 | ★★★★★ | ★★ |
售价 | ★★★ | ★★★★ |
营业收入 | ★★★★ | ★★★ |
研发费用 | ★★★ | ★★★★ |
毛利率 | ★★★ | ★★★★★ |
综合 | ★★★★ | ★★★☆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版权提示: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gaojian@chyxx.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 行业报告内容充实,报告包括了行业产品定义、行业发展现状(产品产销 量、产品生产技术等)、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 对购买者认识和投资该行业起到初级作用。
- 以企业文化凝聚人才,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批优秀人力资源,包括高校的知名导师、行业高管人员及经验丰富的研究员。50%以上的分析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 公司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构建起了企业核心数据体系,以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为客户提供决策支持。
- 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在行业研究领域经验丰富。

智研咨询
微信公众号
- 2022-2028年中国精冲件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精冲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核电仪表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医用氧气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烟气净化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二氧化碳监测器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碳监测行业市场专项调查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脑电图机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慢速出行免充气轮胎行业全景调研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 2022-2028年中国无气轮胎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 11月10日,财政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
- 2021年8月中国制造单晶柱或晶圆用的机器及装置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0.03万台和1.87亿美元
- 2021年8月中国制盐进出口数量分别为32.59万吨和7万吨
- 2021年8月中国纸浆、纸及其制品进出口数量分别为350万吨和78万吨
- 2021年8月中国纸浆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250万吨和19.18亿美元
- 2021年8月中国原木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540万立方米和11.13亿美元
- 2021年8月中国原电池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29亿个和2.28亿美元
- 2021年8月中国玉米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323万吨和9.86亿美元
- 2021年8月中国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进出口数量分别为41万块和50万块